平湖市職業(yè)中學教師千里援藏
一提到西藏,大家馬上就會想到那湛藍湛藍的天空、雪白雪白的云朵,還有那綿延不絕的雪山,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。但西藏高海拔的地勢也造就了她特有的寒冷、干燥、缺氧的自然環(huán)境。
浙江省平湖市職業(yè)中學一位普通的數(shù)學教師翁海濱。她滿懷著對教育事業(yè)的無比熱愛,努力克服缺氧帶來的不適,毅然選擇走進西藏,加入了援藏教師的大隊伍,她真誠地關愛學生,切實承擔教育教學責任。
翁海濱已工作29年,作為一名老教師,在近三十年來的工作中,她一心撲在教育事業(yè)上,始終默默耕耘,無私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。2019年7月,翁海濱在贏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后作出了援藏支教的選擇。
2019年8月,翁海濱帶著支教邊疆的夢想,離開家鄉(xiāng),飛往拉薩。她被分到了拉薩那曲高級中學,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援藏支教旅程。
拉薩海拔3650米,她每一天都要克服缺氧帶來的不適。在那里不能長時間運動,也不能長時間用腦,氧氣含量每天都在變化,剛剛到那里的時候經(jīng)常感覺身體乏力、頭痛、失眠。每天她都要抽出時間到學校的醫(yī)務室進行吸氧,以保證身體的正常需要。拉薩的溫度也很獨特,陽光下會灼傷,室內(nèi)溫度又很低,為了預防感冒,她每天都得小心翼翼,因為在缺氧的情況下,生病是一件可怕的事情。
還沒走進那曲高級中學的教室,她就開始了緊張忙碌的教學準備工作。在那里,每節(jié)課前教師必須提前十分鐘到班級,每周只休息一天。在我們這里每周十四節(jié)課,本是正常工作量,可在西藏,由于缺氧,不能長時間用腦,每周7節(jié)課左右工作量對她而言就有些吃不消。但為了支教那份責任,她硬是堅持下來了。在剛開始支教的半年中,翁海濱勇于擔擔子,發(fā)揮引領作用,為青年教師成長提出良好建議,真誠地關愛學生,切實承擔教育指導責任,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,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,順利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,贏得了學校師生的認可,在幾次考試中都位居前列。
雪域高原上,那干凈整潔的校園,朗朗韻致的書聲,辛勤耕耘的足跡以及那深夜思鄉(xiāng)的凝望,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深深地雋刻在援藏人的心間——也許這就是一個支教老師的心靈底片。
翁海濱是繼吳娟、袁坤峰、馮美芳之后,平湖職中第4位援教西部的教師。為祖國發(fā)展、民族團結(jié),該校將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,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。祝福翁海濱,也祝福所有的支教人。(張曉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