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4日,永康市第39屆“華溪春潮”春節(jié)聯歡晚會正式演出,永康市職業(yè)技術學校選送參演的兩個節(jié)目《龍鳳呈祥永康年》《十八蝴蝶》榮登舞臺。2月8日晚,永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、華溪頻道分別播出了晚會的精彩實況及臺前幕后專題。
大鼓陣陣賀龍歲
大幕拉開,舞臺正中上方呈現一只大鼓。在永康職技校項俊程老師領銜下,只見身著傳統(tǒng)服飾的鼓手們擊鼓陣陣,動作協調有力。鼓聲宛如潮水洶涌澎湃,又如戰(zhàn)場號角震撼人心,激蕩著整個演播大廳。觀眾跟隨著鼓聲仿佛穿越時空,感受著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。而男生們的披風伴舞,更是營造出一種飛天玄幻的氛圍。這便是開場節(jié)目《龍鳳呈祥永康年》。
項俊程談到,他是去年8月剛入職的,從12月底“創(chuàng)建一流技師學院推進會”的開場大鼓到2月初的“華溪春潮”,他帶領學生們經歷了三個月的排練、磨合。46位學生為追求精益求精的節(jié)目效果,互相鼓勵攜手進步,展現青年學生的活力與激情。“作為表演者以及帶隊老師,我感受到師生們的強大凝聚力,相信許多同學是第一次走上‘華溪春潮’,對于大家而言都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經歷。”
彩蝶翩翩迎新年
群舞《十八蝴蝶》起源于上世紀40年代永康的傳統(tǒng)娛神活動,經久不衰。1997年還受文化部指派,赴法國參加第25屆桑特國際民間藝術節(jié)等五個國際藝術節(jié),聞名海外。本著對傳統(tǒng)文化守正創(chuàng)新的理念,2023年下半年始由永康職技校學生參演的《十八蝴蝶》在繼承小飛、大飛、沉飛、翻身以及經典隊形等傳統(tǒng)的基礎上,有了更多創(chuàng)新。如在開頭和結尾加上永康山歌的曲調,音樂旋律更加飽滿,也更具永康特色;在蝴蝶、花環(huán)等服裝、道具上有較大變化,使蝴蝶形象更加立體。
“隊形、動作、表演、配合,缺一不可,我也在指導學生中收獲了許多。”作為指導老師之一的郭牽心不僅是新老師,而且還是新永康人。她憑著對舞蹈藝術的執(zhí)著追求,硬是在短短兩個月內啃下了《十八蝴蝶》,更是在最后一個月完成新版《十八蝴蝶》的排練。她說,“時間緊,任務重,我們每周排練4次,基本上每次都有3個小時,從最初的版本,到后面一次又一次地修改,《十八蝴蝶》越來越立體,越來越精美。”正式演出時的新版《十八蝴蝶》給永康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永康職技校團委書記王鵬飛坦言,兩個節(jié)目訓練的過程非常辛苦,但是正式演出的成功也給師生們帶來滿滿的成就感與信心。“我校被確定為新版《十八蝴蝶》的試點單位,也是上級部門對學校一貫以來非遺傳承教學的認可。”
據悉,除了永康本級平臺,第39屆“華溪春潮”春節(jié)聯歡晚會,還將于大年初一(2月10日)22時15分,在浙江電視臺民生休閑頻道(6頻道)播出;大年初十(2月19日)晚間劇場23時05分播出。同時可登錄省級平臺APP“Z視介”搜索“華溪春潮”觀看。屆時歡迎大家為這兩個節(jié)目點贊喝彩。(永康市職業(yè)技術學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