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1日,龍泉市安仁鎮(zhèn)項邊村文化禮堂內傳來陣陣歌聲和歡笑聲。循聲而去,原來歌聲是從老年學校傳來的。10多名老年“學生”正在學習書法、太極拳和舞蹈等豐富多彩的課程,享受著學習的樂趣和彼此的陪伴。
下午5時,62歲的安仁鎮(zhèn)老年學校舞蹈教師王偉珍就開始準備晚飯了。她要趕在6時15前吃完飯,收拾好家務,趕到老年學校給學員上兩個小時的舞蹈課。
“我一點都不覺得累,每次看到學員們那么積極努力地學習,我覺得很有成就感。雖然很多學員都是‘小白’,沒有學過舞蹈,但她們很積極,也很刻苦,每次開課都會早早到學校練習動作,有的學員白天干農活,晚上還過來上課。”王偉珍說,學員們大多來自安仁鎮(zhèn)各個村,但也有來自道太鄉(xiāng)、龍南鄉(xiāng)等附近鄉(xiāng)鎮(zhèn)的,年紀最大的已經有70多歲。
劉坊村村民王曉琴是安仁鎮(zhèn)老年學校舞蹈班的學生,她在這里跟隨王偉珍學跳舞已經快四個年頭,每周至少有四天,都來上老年學校。“跳舞、太極拳、書法、聲樂,忙都忙不過來。”王曉琴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她報的四個班。
在村里有老年學校以前,王曉琴閑時就在家刷手機、看電視。如今的她,每天吃過晚飯就去老年學校寫字、唱歌、跳舞,有些課程雖然“學得不好”,但“圖大家在一起學習的氛圍”。老師還帶著學員們組建起合唱團、舞蹈隊等,逢年過節(jié)到村里、鎮(zhèn)里演出、比賽。
“我覺得收獲很多,首先,收獲了好心情,知道今天老年學校有課,早晨起來心情就好。”和王曉琴一起上課的,還有她的“閨蜜”們,自從來了老年學校,她們的業(yè)余生活更豐富,日子更有盼頭。
近年來,為了讓全市更多老年人實現“老有所學、老有所教、老有所樂、老有所為”,龍泉市不斷創(chuàng)新探索“家門口”老年學校建設,推進老年學校向基層延伸,讓老年人出家門就能“進校門”,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“如今,老年學校已經成為農村和社區(qū)老年人學習知識、安享晚年和發(fā)揮余熱的樂園。”龍泉市老干部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截至目前,龍泉市已建立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老年學校19所,村社老年學堂77所,全市經常性參與老年教育注冊人數25000余人,占老年常住人口的37%,為城鄉(xiāng)均衡發(fā)展、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銀齡支持。(蔣加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