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教育部印發(fā)了《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(試行)》,明確指出,勞動教育要強化學生勞動觀念,弘揚勤儉、奮斗、創(chuàng)新、奉獻的勞動精神;強調(diào)全身心參與,手腦并用,親歷實際的勞動過程;還要充分發(fā)揮學生的主動性、積極性,鼓勵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。
勞動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當下的勞動教育落地,卻存在窄化現(xiàn)象。無論是農(nóng)村學校還是城市學校,都在想方設(shè)法建種植基地,似乎勞動教育只剩下種植這一條路徑。對于學校而言,要真正發(fā)揮勞動育人價值,切不可窄化勞動教育路徑,僵化勞動教育思維,使勞動教育走向形式化。
其實,學校只要找準勞動教育的時代落點,如“工匠精神”“家務(wù)勞動”“非遺傳承”等,不管是學工學農(nóng),還是校內(nèi)校外,都可以探尋出符合學生需要、學校實際的新時代勞動教育新路線。
勞動教育是一條虛線。教育無痕,勞動教育也呼喚潤物無聲、不刻意、不刻板的“輕教育”。當學生用雙手種出了美麗的花,用巧思制作出了精美的工藝品,用汗水和酸痛讓房間變得整整齊齊,他們就會驀然領(lǐng)悟“勞動最美麗”;當他們在聆聽過一位位能工巧匠、勞動模范的勞動故事,欣賞了一件件大國重器后,心中的某個角落也許會萌發(fā)一顆小小的種子——用勞動創(chuàng)造更好的生活,這也是勞動教育的真義所在。
勞動教育應有底線。誠,乃立身之本,也是社會良好運行的保障。因此,勞動教育,也應堅守一個“誠”字,斷不可少了“誠實勞動”這一課。有些學校組織學生舉辦跳蚤市場,讓學生體驗勞動賺錢的樂趣,這是很好的方式。但是,如果在這之前或之后沒有上誠實勞動這一課,有的學生也許就會滋生金錢至上、不正當競爭等不良思想行為,并為此沾沾自喜。因此,教育者必須考慮周全,將這些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(tài),或者及時糾偏?!罢\實勞動”從一開始就要成為學生心中的準則。
勞動教育應力求長線。勞動教育最終的指向是習慣,不應是一次性勞動、虛假式勞動,而應如涓涓細流,貫穿于學生生活之中,循序漸進,日積月累,形成素養(yǎng)和習慣。即便勞動教育內(nèi)容豐富多彩、琳瑯滿目,也須持之以恒,方能真正沉淀心間腦海。而且,從技術(shù)形成的角度看,勞動教育也須習慣化,沒有哪種勞動技術(shù)的習得可以一蹴而就。因此,在實施勞動教育的同時,也要注重評價反饋,跟蹤式、記錄袋式、積分兌換等方式,都有利于勞動習慣的有效養(yǎng)成。
勞動教育應注重第一線。操作實踐是勞動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因此,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種實踐基地,創(chuàng)設(shè)各種實踐機會,合理規(guī)劃課程,讓學生動手動腦,出力出汗,讓學生在一線勞動中接地氣、促風氣、有力氣、增才氣、長志氣?!皩嵺`出真知”,只有做到了躬耕實踐,以勞健體、以勞啟智、以勞潤德、以勞育美才會成為可能。
勞動教育也可以是風景線。近年來,不少優(yōu)質(zhì)紀錄片和短視頻展現(xiàn)了祖國各地各行各業(yè)的美好勞動風采,令人十分向往。對于學校而言,如果美育和勞育也能深度融合,是否可以譜一曲不一樣的勞動詩歌?以小學勞動教育為例,學校應提高勞動教育課程吸引力、趣味性,注意選用兒童喜聞樂見、易于接受的形式,符合時代特點的載體,切莫讓學生一提起勞動課就皺眉。學校還可以創(chuàng)新各種勞動課型,如尋訪課、電影課、項目式學習探究課等,使之成為凝聚“勞動力”的強磁場。
單絲不成線,麻繩難扯斷。勞動教育的真正落地,離不開家校合力。其實,輕視勞動重成績、忽視培養(yǎng)勞動習慣等,是許多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。因此,家校應在勞動教育理念上達成共識,家庭、社會和學校三股線擰成一根繩,合力共筑學生勞動之基。(沈曄 江蘇省江陰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大橋中心小學副校長)